本实验教学课程是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基于多年公共危机管理教学成果,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开发的,以帮助学生掌握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理解应急预案编制的结构与内容、培养学生应急保供与仿真运行技能为目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对粮食安全和应急保供带来新的挑战与威胁。教学团队秉持“新时代管理科学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与国家发展大战略相结合;科学理论与复杂实际问题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家国情怀塑造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培养学生在公共危机背景下,进行粮食应急调查、应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保供运行等知识与技能。然而,公共危机背景下粮食应急预案编制与保供运行具有高成本、高危和高难度等困难。
(1)不确定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粮食应急状态也呈现出随机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现实实验很难开展,这些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特征唯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方能有效呈现。现实实验具有明显的成本高、资源消耗大、风险高、不可逆等特点,也很难提供多种决策失误的容错模式,无法像虚拟仿真实验这样复现并分析决策过程中的问题;
(2)高危性。突发公共危机通常具备高危性,如由于疫情的高传染性、长潜伏期等特点,使得在现实实验过程中存在高风险性,有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3)高难度。粮食应急预案编制与保供运行,执行步骤多、流程时间长,长时间高成本导致无法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实验。因此,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将应急预案编制与保供运行数字化、场景化、可视化、交互化,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理解深度,着力培养学生面向公共危机全过程的系统认知、优化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2.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高度契合学科优势特色
江苏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校获批的“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有着较强学科优势的专业特色,积累丰富的公共危机管理教学成果。我校成立有专门的粮食学院,为江苏科技大学的“三源”之一,源于1979年建立的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是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江苏粮食产业研究院、江苏粮食行业高级人才培训基地。
《公共危机背景下粮食应急预案与应急保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学科优势特色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升级。学校长期积累沉淀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经验,为本实验项目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高效协同教学课程体系
本实验项目面向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粮食工程、工商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为公共危机管理、供应链管理、社区管理(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实验土壤,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课程体系的完美拼图。
本项目采用三维虚拟仿真、多维时空数据和动态可视化等技术,针对粮食应急调查、应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保供运行过程中抽象、难以表达或者难以开展实际操作的环节,展开数字仿真模拟与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下掌握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保供运行等方法和流程,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深入学习与探索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专业人才。
3. 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1)实验系统设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属性,重大突发公共危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应对,不仅是民生之需、更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实验项目设计,面向公共危机背景下,粮食应急预案与应急保供,基于虚拟仿真系统进行仿真运行,对应急预案与保供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和方案优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应急管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风险评估、应急保供、应急系统仿真运行,是当前应急管理学科热门的前沿领域之一。本实验通过对公共危机背景下应急管理多场景的虚拟仿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理解应急预案编制的结构与内容、培养学生应急保供与仿真运行技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实验成本高、实验危险性大、实验试错成本大等问题,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应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能胜任在各类科研单位、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